2024 July 19th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人没有生来选择价值观的权利,人对于自身价值观的认知更多是一种发现。因为价值观的形成取决于一个人的成长环境与经历。

在东亚文化圈成长的人势必会产生“财富和地位决定了人的价值”的想法,进而会在学业事业不顺或是生活品质降低之时产生自我怀疑。这种价值观决定了他们会看不起那些在广义上失败的人,而他们此时正成为了自己最看不起的那种人。

在北美文化圈成长的人则多多少少会产生“人生来便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的想法,这导致了他们会将爱好与个性作为一个人价值的外在体现。在这部分人眼中,任何努力生活的人都值得尊重。只要他们自己在认真生活,他们便是在自己眼中有价值的人。

客观地来说,更多的财富与更高的社会地位会实实在在地赋予一个人更多的选择与更多掌控生活的权力。而我时常会陷入的一个谬误则是,更多的选择与更多掌控生活的权力会使我过得更加幸福。实际上一个人的幸福有一部分取决于价值观和做出的选择是否做到了统一。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并做出与价值观相违背的选择才是使人陷入痛苦的根源。

我暂且认为成年后的环境因素很难对既定的价值观做出影响,但长时间处在一个与价值观相悖的环境中,一个人的信念肯定会受到挑战。在这种挑战下通常会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潜移默化地“被动”接受并适应环境所带来的价值观,另一种则是“主动”离开这个环境。介于两者之间的状态,即"既没有被环境所同化又没有选择主动离开的时刻便很容易陷入自我否定的痛苦之中。

我有时是一个认可存在价值的人,但我有时又无法否认财富与地位带来的生活品质的提升。因此,我时常发现自己处在一个与自己价值观相违背的环境中,这就导致我时常会陷入这种迷茫的自我否定状态。要解开这个难题,做到两者兼顾,我就要保持与认可存在价值的人深入交流,同时在接触价值观不吻合的环境中清晰地记住,选择这样的环境是为了潜在生活品质的提升,而环境中的价值观并不应该动摇我对存在价值的认可。

选择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选择价值观。那这是否与文章开头的“人没有生来选择价值观的权利”相违背呢?我认为并不是的,因为两个选择并不是同一种选择。

文章开头所说的“选择”即我们无法决定成长的环境。人各有命,无法决定降生到哪个国家、哪个家庭,无法在自己在成年之前选择身处的环境,自然也无法决定形成什么样的价值观,这一点时常会使人产生一种只能听天由命的无力感。而选择环境中的“选择”则是所谓自由意志的体现(这里把自由意志作为一个既定存在的命题,并不探讨是否存在),有些事情确实是人所无法控制的,而这里的“选择”则强调的是我们有能力控制的那一部分。

二十岁出头的我曾觉得自己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握着加拿大最顶级两所大学的Offer选择了多伦多,凭自己斩获德勤的实习,再加上年年都能进Dean List的GPA,做社团社长、办社团活动,俨然一副成功的模样。二十五岁左右的我怨天尤人、妄自菲薄,加入生产实践后被现实打击的抬不起头来,每天唉声叹气,对着无力改变的现状生闷气。世上大部分的现实确实难以靠个人改变,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就该随波逐流或是随遇而安。在不同的环境里坚持自己的基本价值观,在此的基础上去为了更好的生活品质而努力,不为自己无法达到的目标而内耗,不逆势而行,同时在自己能掌控的部分多多实践。时刻审视自己的内心,并依此做出与价值观相符的抉择。

价值观的对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找到一种方法彻底说服自己,并坚定不移。

This is the most recent post.
做更好的自己